陌生不可怕,可怕的是永远陌生

荡秋千听故事

时间:2021年12月06日 .共发320篇. 14关注

一个人自打出生,生活环境就从未安定过,求学,寻亲,背井离乡,漂泊流浪。

从快速成长方面考虑,一成不变的氛围绝不利于成熟,固化思维,目光短浅。人生需要多经历,多体悟,多见识,积累的财富才有可能抵御未来道路上的风险。

个人的眼界和认知,是赖以生存的关键,也随着年龄增长起着微妙的变化。树挪死人挪活,不断转换场景和人文生态,是强大自我的基础。

1fe32e5a-7040-4851-9b0a-0053e528f0a6.jpg

因此,我们每个人穷尽一生都在路上,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,从第一故乡去往第二故乡,从高原下到平地,从山区来到海边。

纵横交错的交通线,就是横贯全身的血脉,在流动中充沛力量,游览了千山万水,阅遍风土人情,丰富了阅历,拓宽了眼界。

地域的差别塑造了不同的性格,可以说是水土的影响,也可以是风俗的传承,我们无意研究性格本身的优劣,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环境变迁留在心理上的印记。

所谓“水土不服”,是一种固执的毛病。多数人改变生活环境后无法适应,就生出莫名其妙的紊乱,有心理上的,有肉体上的。肉体上的疾病,用药就可治愈,而心理上的抵触只能靠自己调解。

既来之则安之,是古人的经验之谈。既然注定要漂泊,何不坦然受之,享受新生活的快感?

初来草原时,震惊于草原的广博和空旷。车行数小时不见人烟,像是走进现实世界背面的虚幻。然而当时并不害怕,早已适应了这种辗转,虽然心理上的落差需要相当时日才能填平,但毕竟与草原相安无事,和平共处了这么多年。

4ed97e6f38d94a1cab205020640a46ea.jpg

草原上的风光无限美,美在连绵不绝,美在色彩丰富,美在安宁祥和。

一般人会认为,草原是单一的绿色、蓝色和白色,无法想象其中的多姿多彩。而且第一次踏上草原的游客,也只是看到了一望无际的草甸和蓝天白云,若想领略那些丰富的颜色,走马观花可不够,必须迈动双腿,躬下身子,在草原里走一走。

曾经在傍晚时分意外看到火烧云,从未有过的场面,红彤彤的天,映红了乌泱泱的云层,落日与云天相映成趣,把这场落幕点缀的辉煌壮观,有些喧宾夺主的感觉。

在草原常能见证奇迹,只存在于梦幻中的风景不经意间出现,激动,震惊,感恩,欣喜。这是草原的馈赠,也是天地献给你的哈达。

如果你有坚强的决心,一定会邂逅一次奇景,无论春夏秋冬,草原始终都在,等待有缘人。

夏天的酷暑季节,驱使南方的游客到北方避暑,面对草原,无一例外地张开双臂,惊叹欢呼,奔走跳跃,仿佛那是海,仿佛那是天空,仿佛那是无穷无尽的宇宙,包含着万物,蕴藏着希望,神奇的力量沿着草原的巨大根系传播,犹如光速,整片草原遥相呼应,向客人展示胸怀和韵味。

诗中所述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,简单的词语,丰富的想象,于你的脑海中凭空勾勒出一副生动的草原牧羊图。

中国人喜欢意境美,不直接表达美在何处,只是引导你去想象,用文字,用纤细的线条,用纯粹的色彩。这样的美,好过直接粗暴的白描,留下充足的空间,让人遐想无限。

R-656.jpg

草原正是激发人们随意想象的地方,身处草原深处,仿佛进入无休无止的梦境,只要敞开心扉,一切皆有可能。

登高望远,天地相接的地方,也就是蓝天与绿地相融之处,飘在无限远的梦的边境,仿佛一条青色的丝带轻轻束缚住温柔的襁褓,可以让人安心沉睡,不用担心凶险和冷暖。

运气好的话,会亲眼看到联结天地的雨帘瀑布。这半边天一片晴空,另一半却阴云密布,风随雨走,雷鸣电闪。站在晴空下,观赏雷电交加的远方,雨从天而降,细弱的轨迹重叠成线,形成肉眼可见的雨帘,仿佛天河塌陷,河水倾泻而下,看过去犹如“飞流直下三千尺”的瀑布,即使相隔甚远,也有丝丝清凉沁入心脾。

世代游牧的民族,草原处处是家,足迹遍布每条河流每座山脉,横亘千里。草原并非千篇一律,于粗犷中有细微的变化,草的品种,花卉的颜色,土壤里隐藏的万千生灵,更是不得窥见的穷奇。

而牧民是无惧于这种地域变化的,反而乐在其中,迁移成为常态,跟着草场走,随着季风流,生活中始终有山有水,有草有花,有蓝天白云,有羊群成片。只有流动才有活力,在羊群的咩咩叫喊中,太阳升起又落下,斗转星移,人生在快乐中前进。

换个地方,换个活法。陌生不可怕,可怕的是永远陌生,走进新环境不可怕,可怕的是不能融入新环境。

现代科技发达,交通工具快捷,让人觉得世界在变小。很少有人再守着同一个地方终老,工作是流动的,土地是流动的,房子也能流动。

流水不腐,流动中有大文章,要学会如何接受新,如何消化旧,新旧交替融合,神清气爽,何愁心理上的点点阴霾?

相关标签:    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