局外人,经典文学作品

唐璜

时间:2019年12月13日 .共发184篇. 2关注

文学史上有很多经典的开头,如马尔克斯的《百年孤独》,“多年以后,面对行刑队,奥雷里亚诺.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”,被后来许多作家争相效仿。如纳博科夫的《洛丽塔》,“洛丽塔,我的生命之光,我的欲念之火。我的罪恶,我的灵魂。洛一丽一塔;舌尖得由上腭向下移动三次,到第三次再轻轻贴在牙齿上:洛—丽—塔”,仅从开头就经典至极。再如加缪的《局外人》,“今天,妈妈死了。也可能是昨天,我不知道”,第一句话就充斥着“局外人”的味道。

27_1540647308337070822.jpg

《局外人》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加缪的代表作。全书篇幅甚小,仅有五六万字,却成为20世纪一部举足轻重的作品,被誉为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作、法国荒诞哲学代表作。书籍的情节也不丰富,只是在写一个小职员在平常的生活中稀里糊涂地犯下一条命案,被法庭判处死刑的故事。半个多世纪过去了,《局外人》愈受欢迎,成为荒诞、审判、格格不入的最佳作品。

荒诞——作品风格浸润着加缪的个人经历

《局外人》于1942年6月15日出版,第一版四千四百册,出版后即在巴黎大获成功,引起了读书界广泛而热烈的讨论。想要读懂《局外人》,需要从加缪的个人经历入手。

1913年, 阿尔贝·加缪出生于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省的一个小城。1914年,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,加缪的父亲吕西安·加缪应征入伍,不幸死亡。伴随着父亲的去世,母亲不得不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加缪搬至郊区,投奔外祖父和舅舅。幼小的加缪虽然能从母亲那里获得温暖,却不得不忍受精神与物质的双重贫穷,生活拮据,没有书读。

1930年,一场肺病险些使加缪死亡,这使他对死亡有了更深的体悟。1934年,他与第一任妻子的婚姻迅速破裂,更是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信任的脆弱。青年时代的加缪在阿尔及利亚从事记者工作,由此对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知。此外,加缪在求学时代便大量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、萨特等人的作品,在文学与哲学层面上认识到了生命的残酷,生命的荒诞。种种经历,都奠定了加缪作品的根基。

3bc176545b998fe255faf71881dd7b06faf61a39.jpg

《局外人》酝酿于1938年前后,在1940年5月完成。饱含哲理的《西西弗神话》在1943年出版,另一部代表作《鼠疫》则在1947年发表。因此,从加缪的整个文学创作过程来说,《局外人》是名副其实的领头羊。

小说以母亲的葬礼开始,职员默尔索不得不请假去到养老院。默尔索在整个上都没有掉一滴眼泪,甚至不知道妈妈的确切年龄,“我想六十多岁”。在第二天和女友去电影院看了场喜剧电影,跟朋友在海滩玩耍时不小心犯下一个命案。

默尔索稀里糊涂犯下一个命案,无论从他,还是从旁观者看来,应该是可以从轻量刑的。正因如此,他一进入司法程序就自认为“我的案子很简单”,不需要找律师,甚至对即将运转得愈来愈复杂的司法机关“还管这么细节的事”而大加称赞,说“真是太方便了”。

可惜事情没这么简单。法庭传唤了养老院的院长,默尔索的整个生活开始被审判。从母亲下葬时没有哭,第二天去看喜剧电影,到不清楚妈妈的具体年龄,种种细节均是揭示,揭示出默尔索的预谋杀人、丝毫没有一点人性、藐视最基本的社会原则。原本并不被注视的生活细节开始大放异彩,成为杀人犯默尔索的佐证。到最后,默尔索成了罪不可赦者,被判处了死刑,并且以法兰西人民的名义被判处死刑。

v2-547e1cda653bc30dee4e79f85b3efbc5_qhd.jpg

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。当法官问默尔索有没有后悔自己的行为,他想了想,“与其说是真正的悔恨,不如说是某种厌烦”。在整场审判中,默尔索不过是作为中心人物出场,余下的事与他并不相关。他的一切都得由辩护律师代言,本人被告诫“最好别说话”。无论是检察官、律师,还是记者,仿佛都是一家人,而自己被排除在外,被众人的想法取代。在这场审判中,默尔索正是“局外人”。

格格不入——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准则,浅谈日本版《局外人》

《人间便利店》是日本女作家村田沙耶香的作品,获得了第155届芥川文学奖,被称为日本版的《局外人》。

主人公古仓惠子是一名便利店店员,36岁,做这份工作已经十八年了,未婚。她每天聆听便利店各种各样的声音,按照工作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作息,吃便利店里的食物,模仿便利店同事的行为举止。古仓惠子从小就是个很特别的人,之所以在便利店工作,是因为能不费力地扮演店员这种生物,作为零件日复一日地运转。

加缪曾这样概括《局外人》,“在我们的社会里,任何不在他母亲葬礼上哭泣的人,都有可能被处以死刑。”他不参与游戏、他徘徊在社会边缘、他拒绝撒谎,他不是一个被抛弃的人,而是一个可怜人。

相关标签:    

评论列表